“轨道上的新江阴”加速进阶
更新时间: 2024-09-20 06:23:17
山北水南,谓之阴,江阴因地处“大江之阴”而得名。区位优势明显、产业基础扎实、基建项目给劲……当前,“双铁时代”下的江阴,正逐步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,促进通勤、商务、休闲旅游等高频流动,让更多的梦想与可能在这里孕育,催生城市发展的精彩“蝶变”。
“双铁联动”流量加持
深度融入一体化
“嘀……”9月11日15时20分,在S1线江阴高铁站刷卡进站的姬先生,幸运地成为S1线运营第224天的第1000万名乘客。手捧S1线列车模型和系列文创产品,来自江苏徐州的姬先生兴奋地说:“我第一次来江阴就找到了工作,江阴是我的福地,打算在这里长期发展。”
当天,在江阴从事餐饮行业的尤女士乘坐S1线去无锡巡店,她经营多年的两家餐饮店紧邻中山公园站和南门站,去年底又在无锡市区开了一家分店,“乘坐S1线往返锡澄两地非常便捷,坚定了我扩大经营的信心。”
翻开无锡市域空间结构规划图,“S1线+无锡地铁1号线”由北向南构筑起一条全长约6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,串联江阴主城区、锡澄协同发展区、惠山新城、无锡中心城区和太湖新城,实现无锡和江阴的互联互通。自今年1月31日开通运营以来,S1线已拿下了多个全国第一。其中,今年2月10日,S1线单日最高峰客流达35.06万人次;江阴外滩站人气爆棚,2月13日在微博“全国地铁站排行榜”上跃居榜首,同时也成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地铁站的“顶流”。
市域轨道交通有何优势?江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功能定位上,地铁发挥着承担城市公共交通客流运输的主体作用,主要服务于城市内部的通勤客流。S1线作为无锡市首条市域轨道交通线,首先是服务于无锡城区与江阴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,其次是服务于江阴主城区与沿线主要乡镇间的跨组团客流,此外,还满足无锡城区及江阴主城区内部的出行需求,因此S1线具有通勤和城际(市域)出行的双重功能。在此基础上,今年6月26日,锡澄中车、顺丰、邮政、丰巢启动“快递上轨道交通”项目合作,运邮模式全面开启,有力助推江阴构建“枢纽+通道+网络+服务+产业”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如果说一座城市也会追逐梦想,那么高铁就是追逐梦想、向外求索的起点。于江阴而言,2023年9月28日通车的沪宁沿江高铁,是其迈入长三角一体化、融入“沪宁1小时都市圈”的关键一“脚”,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2023年10月21日,沪宁沿江高铁江阴站发送旅客10281人,单日旅客发送量首次破万。今年3月12日,江阴站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00万人次。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,4月4日江阴站到达旅客13988人次,4月6日发送旅客12343人次,分别刷新了单日历史最高纪录。
总体来说,面向长三角,更深程度融入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江阴的发展战略之一,沪宁沿江高铁可以使江阴成为承接上海“溢出效应”的新门户,借力提升江阴城市发展能级;面对无锡市区,推进锡澄一体化是江阴的发展战略之二,S1线可以使江阴加快融入苏锡常都市圈,强化与苏州、常州等地区的协同发展,助力江阴成为锡澄一体化特大城市区的北部枢纽。
“都市圈”加速融合,轨道交通优势凸显。前有沪宁沿江高铁,后有轨道交通S1线。“双铁”流量加持,带动文旅、消费活力迸发。
吹江风、喝啤酒、吃烧烤、看表演……这样的场景在今年夏天的江阴外滩成为可观可感的现实。因为S1线的开通运营,江阴文化商业旅游产业集团特别把今年的江阴啤酒节搬到了江边。相关负责人透露,首届啤酒节在运河公园举办,距离S1线站点有一定距离,今年的活动地点就设在S1线江阴外滩站近百米处,极大地方便了参与活动的游客。
消费数据显示,8月2日至11日,江阴外滩连续10天的畅饮狂欢,共接待游客48.5万人次,消耗啤酒百万升。这场啤酒节还带动了附近外滩“嗨空间”的人气,“啤酒节+嗨空间”总营业额超200万元。
“内外兼修”提升品质
城市“蝶变”看得见
城市快速路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一头带动经济发展。昨天上午,在滨江路快速化改造(城区段)工程的建设现场,工人们正在高架段进行沥青摊铺作业。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目前施工已接近尾声,照明亮化等附属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,计划本月底具备通车条件。据悉,滨江路快速化改造工程(城区段)起于夏东路,止于东外环路,全长约8.3公里。该项目总体采用高架改造方案,局部采用主辅路形式,主线设双向六车道,设计速度80公里/小时;辅道设双向四至六车道,设计速度50公里/小时。其中,高架段建造的斜拉桥,位于滨江路与黄山路交叉口,造型新颖,以江阴市市花“芙蓉花”为意象,寓意“芙蓉花开、璀璨滨江”,已成为江阴北高速出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凌空飞架,气贯长虹。近年来,江阴结合城市和产业发展需求,规划形成“一环两联四横六纵”的快速路网体系,其中环线由海港大道、江阴大道、长山大道、滨江路构成,全长51.9公里,围合面积153.3平方公里。目前,江阴大道、海港大道、芙蓉大道、长山大道一期等快速路均已建成通车,锡澄路快速化改造工程(暨南大道至塘头桥段)也于今年8月1日顺利通车。“现在开车从暨南大道至滨湖区蠡湖大桥,车程仅需20分钟左右,很畅通。”市民方先生说。
畅通“大动脉”,改善“微循环”。今年8月底,江阴市区的环城西路(环城南路—连洋路)完成改造顺利通车。该路段原为单幅路形式,机非混合车道宽度为21米—26.5米不等。改造工程对道路西侧机动车道进行拓宽并新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,将原来的双向四车道整体升级为双向六车道,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。与环城西路(环城南路—连洋路)交汇的塘前路以及跨锡澄运河桥梁项目之一的塘前路桥也同步通车。“以前从城西到市中心,需要绕道杏春桥或毗陵路桥,现在通过塘前路桥,只需几分钟就能到达。”上下班变得方便又快捷,这让市民张徐龙很是高兴。
城市快速路由“线”成“网”,街路由“平”变“立”,交通由“堵”转“畅”,这些年江阴城市更新的脚步不断加速,一个个道路改造提升项目畅通了出行的“毛细血管”,也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、疏通城市“筋骨”、提升城市品质。市区黄山路、大桥路于2021年和2022年相继完成改造,道路沿线景观面貌焕然一新,为市民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。总长约10公里的环城东路、环城南路、环城西路(人民路—环城南路)、环城北路以及延陵路、毗陵路,于2023年完成改造通车,或打造沿河亲水景观步道,或拓宽道路设双向六车道,或增设沿线口袋公园等街景,实现从“道路”到“空间”的华丽转变。
暮色四合,华灯初上。市民刘先生和他的跑友们沿着护城河东城河慢跑。刘先生告诉记者:“原来这条环城东路的沿河地带是黑黢黢的,都没什么人气,现在改造后形成了一条滨河景观带,亮化效果很不错,边跑步边赏景,心情很舒畅。”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今年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已从城区主次干道延伸到街巷,市区中山路、虹桥路、中街等多条道路均进行了改造。“现在‘家门口’变得更美了,道路也通畅了,很适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citywalk(城市漫步)。”市民钱女士说。
串起百姓“幸福路”,跨入发展“快车道”。当前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正在向江阴加速交汇和集聚,“轨道上的新江阴”拉弓满弦、全速进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