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让生态文明“种子”生根

更新时间: 2024-01-05 12:00:00

“做鸟窝时一定要细心,要给小鸟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……”近日,北漍中心小学课外实践基地——顾山镇赤岸村生态小课堂如期开课,同学们在辅导老师黄惠刚的指导下,认真制作各类鸟窝。夏天踏寻斑斓大自然、秋天制作落叶画……随着四季变化,生态小课堂课程内容越发丰富多彩。

好的课程设计“润物细无声”。从2021年下半年起,北漍中心小学将生态文明内容纳入德育课程体系,以观鸟爱鸟社团为班底,不断充实师资力量,并把社团升级成“少年科学院”,打造一张“双减”背景下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新名片。北漍中心小学党支部副书记王新华表示,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家乡湿地环境的了解,更让生态文明的“种子”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。北漍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钱宇烨参加生态小课堂已有3年,在老师的指导下,她见过大白鹭、斑鱼狗、黑水鸡等野生鸟类,“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大自然的决心。”

如今,赤岸村生态小课堂软硬件设施完善,不仅有专业望远镜、水质检测仪、风向测试仪、无人机等,还专门配备了由“五老”志愿者、大队辅导员、科学老师、教科研骨干老师和摄影老师组成的“超级团队”。

近年来,赤岸村围绕生态优、村庄美、乡风好的总体要求,持续改善生态环境,完善配套设施,建立长效机制,开展水系贯通、驳岸整修、面坡整治、绿化造景等工作,形成了“一轴串两带、六区多节点”的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布局;通过盘活闲置老宅资源,建设了一批承载历史记忆、展现历史风貌的公共活动空间;引入第三方日常环境保洁,积极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、源头减量、资源利用,全方位提升村庄整体形象。2023年,赤岸村获评了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。生态小课堂辅导老师黄惠刚对此深有感触:“以前村里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,家前屋后环境也比较脏乱,现在经过升级改造后,赤岸村变得越来越美了。”